統籌流域污染治理 治水重在增加環境容量 |
2016年4月,全國224個地級以上城市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1861個,而如今這一數據增長到了2082個。為什么黑臭水體數量不減反升?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了解釋,并且明確污水直排是根源,水源保護和流域治污一個都不能少。 統籌流域污染治理 治水重在增加環境容量 關于黑臭水體治理,目前通過衛星識別的方式,北京等20個城市又新發現了272個疑似黑臭水體,其中有96個被各地確認,并納入黑臭水體整治清單。 關于水源保護,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在90%以上,但仍有一些地方對飲用水源的保護不夠重視,導致保護區內仍存在違法企業和排污口。 關于流域治污,環保部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要統籌減排和增加環境容量,把后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些飲用水源保護區存在需要調整的情況。比如有的地方當初劃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時候不太科學,甚至有點隨意,劃大了,不該劃的地方也劃進來了。像這樣的地方,實事求是地在確保飲用水源安全的情況下是可以進行調整的,但是必須嚴格依法按程序辦理。” 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 2017年3月20日,環保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張波回答了來自不同媒體記者的16個關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問題。 其中,涉及農村水污染治理的有3個、湖泊及跨區域治理的2個、水源地保護的2個、黑臭水體治理2個、河長制問題2個。 2015年8月25日,清潔工人在南寧朝陽溪打撈垃圾,他身后是巨大的污水直排口。 黑臭水體:本質是污水直排問題 目前,全國224個地級以上城市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082個,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4月則是1861個,黑臭水體數量不減反升。 “原先一些地方沒有排查全,現在上面有衛星監督,下面有公眾參與,兩邊一結合,又把一些黑臭水體拎出來了;另外原來整治的黑臭水體,整治完了也要接受公眾監督,如果整治完又反彈了還不行,還要放進來,這也是一些地方黑臭水體又多了的原因。”張波解釋黑臭水體數量上升的原因。 其中,微信公眾號“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共受理了3600多條舉報信息,目前已經辦結了3474條,涉及黑臭水體316個,經過核實,其中50個為新增黑臭水體,已納入地方整治范圍。 張波說,黑臭水體問題本質是污水直排環境,更進一步,本質是環境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問題,所以整治起來有難度。尤其是一些老城區里面,過去歷史欠帳比較多,建設管網的時候可能涉及到拆遷。這不單純是資金問題,有的情況比較復雜。 環保部介紹,目前解決黑臭水體問題的手段除了加強監測外,還有利用中央環保督察來進行督導,以及利用衛星和公眾參與進行黑臭水體的篩查和監督。根據“水十條”的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截至目前,排查確認的2082個黑臭水體中,34.9%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治理,22.8%開展項目前期。 流域治水:統籌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 據云南《大理日報》3月17日消息,因為保護洱海不力,大理雙廊鎮長施俊康遭停職審查。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洱海保護,但也面臨一些挑戰。洱海一帶是旅游勝地,外來人口多,外來人口要吃住、消耗,相應就帶來很多其他行業如養殖、種植等規模的增加。這些行業既要消耗,也要排放。”張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張波認為,流域環境監管必須遵循流域的生態規律,要有整體性、系統性,如果說環境監管僅僅是監管污染物排放,流域生態破壞監管停留在概念上,流域環境保護工作是做不好的。所以一定要統籌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這兩個方面。 “一味迎合高耗水需求,建那么多的水庫,層層截留,導致一些地方汛期河湖濕地都得不到水的補充,要糾正。”張波說。 除此之外,流域治污當前特別需要統籌減排和增加環境容量,確實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破壞淺灘濕地的行為,要糾正;河流湖岸坡硬質化單純考慮人的需求,也應該糾正、避免;投餌養殖造成污染,還有一些地方用挖泥船挖螺螄,把水下搞的像沙漠一樣,這樣的流域生態破壞行為也必須遏制。 據環保部介紹,目前水生態破壞比較普遍,淺灘濕地過度開發,江河湖泊生態流量難以保障,部分水體生態功能喪失殆盡,部分工程建設、棲息地退化等顯著改變了生物生存環境,生物多樣性受到影響。下一步將以流域控制單元為基礎,統籌水域陸域,健全流域生態保護機制。 飲用水保護:達標率90%以上 飲用水源保護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從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在90%以上。 然而,仍有一些隱患不容忽視。一些地方對飲用水源的保護不夠重視,導致保護區內仍存在違法企業和排污口。 “首先,要把水源保護區范圍劃出來并嚴格落實保護制度,絕不允許出現新的污染企業尤其是重污染企業落地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情況,如果出現要堅決‘亮劍’;其次,逐步清理化解已存在的隱患,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可以由當地黨委政府統籌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來妥善處理;各地政府一定要有底線思維,發現飲用水源地確實有問題,要么督促企業搬家進行整治,要么置換新的水源,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張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與此同時,環保部組織開展了長江經濟帶沿江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推動了126個地級以上城市劃定全部31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發現399個問題,目前正在督促整改。 “飲用水源保護區在法律上有著嚴格的要求。為了上馬污染企業而調整飲用水源保護區等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張波說。 |